賀龍:加字不成便成“龍” 賀龍小名叫“長長”。賀龍5歲入學時又取名“平軒”。11歲時,因家境貧窮,父母為他取名“振家”,希望他能振興家業(yè)。 18歲時,賀龍參加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后,又取名云卿。這個名字來源于《尚書大傳》中的《卿云歌》。相傳,上古舜帝傳位給治水的禹時和臣民一起唱歌,歌詞為:“卿云爛兮。明明天上。爛然星陳……” 長征勝利結束后的賀龍(資料圖) 按賀氏族譜,賀龍為“文”字輩,本名為“賀文常”。后來,他的父輩們認為“文常”、“云卿”這兩個名字,表達不了他們所寄托的期望,議論重新起個響亮而有深意的名字,他叔父賀士奎是個教書先生,說:“云卿、文常(長),取其中云長二字演義下去,云中之長者,當然是龍。龍能乘時變化,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。我看就以‘龍’字為主,再加一個字,理想名字成矣。”但加什么字呢?他們始終沒議出個結果來。在一旁的賀文常說:“我看就用一個‘龍’字吧,又好說,又好記!”從此他就改名為賀龍。 |